城市配電網格化管理探討 |
摘要:隨著電網的飛速發展,通過科學合理的劃分網格區域,規范運行流程,強化保障措施。網格化供電管理主要是以用電客戶的劃分為基本單位,按照客戶的供電轄區劃分單元網格,通過網格建立新的供電管理機制,有效地對電力資源進行整合,提供電力企業的供電效率。 關鍵詞:電建工程;網格化;安全管理;研究應用 引言 如今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市政功能的不斷完善,對城市配電網的發展提出了網格化發展的要求采用這種方法來解決目前城市經濟發展,企業用電的難題,同時也能有效地解決電力企業的生產組織、營業收費和電網改造中出現的矛盾,為實現城市配電穩定的運行提供了基礎。配電網格化的管理主要目的是實現城市配電網絡的有效管理提升城市電力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為居民提供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 1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概念及工作目標 1.1安全網格化管理的概念 電力建設工程安全網格化管理是指將電力建設工程在不同時段按照專業/區域/時間劃分成不同的網格或責任區域,將各參建單位劃分成不同的管理層級,結合電力建設工程安全保證體系和安全監督體系的建立情況,將責任人明確至各級網格中,明確各級人員的安全管理職責與考核,建立層層落實的安全生產管理網絡,實現對工程項目現場的全面、全過程、全時段管理,切實保障施工現場的安全生產。 1.2網格化安全管理的工作目標 首先,以網格化管理為軸線,將其與電力建設工程現有的安全生產管理體系相結合,明確各級網格管理人員(安全監督體系和安全保證體系人員)的職責,使安全責任逐級分配,安全工作更加細化,確保安全工作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層層有任務、人人有責任、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其次,通過網格的劃分,落實承包商“安全+”管理要求,充分調動工程總承包單位、施工總承包單位、分包單位管理人員,建立“層級明晰、條塊結合、全面覆蓋、機制健全”的統一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重心下移至施工班組和分包商,達到不斷提高施工現場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的目標。 2實現城市配電網格化的必要性 2.1適應高可靠性供電要求 ①明確了變電所之間的供電范圍。供電局之間的供電界面清晰,且以變電所為中心,以城市主要街道為界面,根據配電線路的供電半徑、地理半徑及負荷分布情況,將城區分成若干相對獨立的塊區。每個塊區安排兩回配電線路供電,互為備用,當一回線路出現故障時,可將負荷轉移到另一回線路供電。并且,變電所之間采用2~3回聯絡線,聯絡線要有足夠的預留容量,正常時開環運行,異常時轉移負荷,以適應高可靠性供電要求。②由于每個塊區只安排兩回線路供電,當該塊區線路停電檢修作業時,只需在電源入口處做好安全措施后,即可保證只要作業組成員作業不出此塊區范圍,就無觸電的危險。因為此塊區無其他電源供電,因此,安全措施概念清晰,適應于安全、規范、高效的集中檢修需要。③由于按塊區供電,供電界面清晰,當變電所某一條線路發生故障時,運行人員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可查找到故障點。事故搶修組織指揮、管理清晰明了,為盡快恢復供電奠定基礎。 2.2便于工作人員的進行維修和管理 由于采用的分區供電,當供電區域出現問題的時候,工作人員能夠快速定位故障出現的位置并簡單及時地對電力事故進行維修。一般情況下,配電網格化采用的是雙回路供電,當一個區域進行停電檢修時,作人員只需要在電源的入口處做好安全防范之后就不會存在電力安全事故,能夠滿足電力安全、規范和高效檢修的需要。 2.3實現配電自動化的先決條件 一是規范配電網絡,明確變電所的供電界面,明確每條配電線的供電范圍,使網架結構趨于合理;二是塊區采用兩回電源雙T接的供電方式,為今后組織開閉所、環網柜,安裝分段器、重合器等現代科技裝備的實施,實現配電自動化奠定基礎。 3電力建設工程安全網格化管理體系研究及應用策略分析 3.1合理地規劃城市配電網格化的管理規模 ①要根據城市區域供電的需求形成城市網格化供電的發展思路在一個規劃片區中盡量采取一組電力線路進行供電,提供電力線路的效率減少變電站的有效供電范圍,提高變電站的供電效率減少電力線路的電能的損耗和運行的風險在配電網格化的形成與管理中要求配電網格中的電力設施的供電量與供電的區域相一致。②對于供電區域中已經形成的網格化的供電標準要嚴格地按照形成的供電標準執行,對于區域中還沒有形成統一的供電標準要嚴格地按照已經形成的網格化的供電標準對電力線路進行改造。③合理地選擇主電變壓器和備用變壓器保證能夠有效地減少變電站的供電半徑,降低配電網格化的運行風險,提供電力線路的傳輸質量減少電力線路的能量損耗,提供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率降低變電站的運行成本。 3.2網格化管控模式 這是一個“四級管理”的網格模式。即局領導管面,總體負責,統籌指導:各部主任(營業、配電、規建)管線,督導協調;“網格長”管片,具體落實;“用電管家”抓點,聯動自治。通過四級管理,實現“人員、職責、任務”三落實,從而建立起“一網多格、一格多員、按格定崗、責任捆綁”的網格化管理格局。將網格細分,確定責任人,層層分解管理責任,將6個街道劃分為18個網格,由運維、裝表接電、抄表等崗位人員分別擔任每一個網格單元的“網格長”,即用電服務聯絡員,并建立工作小組,由至少1名運維人員和1名用電檢查服務人員組成,其中,運維人員對公用設備負責,用電檢查服務人員對專用設備負責。工作小組負責巡查、處理、協調各自單元的用電需求、故障報修等業務。 3.3改善配網運維 配電網是是直接面向用戶的關鍵環節。近年來人民生活條件穩步改善,城鄉用電負荷激增,現有中壓配電網總體網架未夠成熟,傳統的配網接線方式在頻繁倒閘操作時會導致各線路所帶負荷不斷變化,造成線路出現重載、過載的情況,也不利于工作人員熟悉網絡運行情況。而常規規劃方法以中壓線路為單位,通常采用割接負荷、就近線路增加聯絡轉供或新出線路環網等方法解決,久而久之造成線路供電范圍交叉、迂回供電、聯絡點設置混亂等問題,繼而導致日常巡視維護、故障定位檢修難度大、效率低,客戶服務水平難以提升。按照網格化的區域供電的思路,需要根據片區的裝接容量、負荷性質、重要程度、優化和完善網架結構,提高負荷轉供能力。通過普查理清線變關系,各分線的線損率合格,形成準確清晰的網格,從而在網格化區域內讓線變的屬性、負荷狀況、運行方式相對固定,便于工作人員的操作和維護。建立“點面結合、實時響應”的網格化服務模式,在網格中實現了生產、營銷和調控信息資源規范和綜合運用,有助于服務質量和企業形象的綜合提升。 結束語 網格化電力設施安全管理系統的建設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包括管理模式的改變、崗位人員的配備、數據更新維護、各類服務端及客戶端軟件程序的設計與開發等,都有待于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來完善。另外,對如何充分利用位于地形復雜、險要區域的設備自動監控裝置等問題,也需要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李德仁,賓洪超,邵振峰.國土資源網格化管理與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8,33(1):471-475. [2]邱春霞,張亞南.城市網格化管理系統平臺初步設計[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8,28(1):96-99. [3]程傳慧,李臘元.基于網格的城市應急系統方案設計[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30(6):965-968. |